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臺灣城鄉與住宅問題專論
Urban, Rural and Housing Question in Taiwan 
開課學期
112-1 
授課對象
工學院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徐燕興 
課號
BP7239 
課程識別碼
544 M506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A,B,C(18:25~21:05) 
上課地點
工綜313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1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人類在地球已經20萬年以上,其群聚與複雜社會關係,有了極特殊聚落形式及其體制。各聚落隨著氣候、地理與人群遷徙與流變,成就文化、神話、倫理,甚至是禁忌與迷思。
城鄉發展是人類在啟蒙、現代化、科學與工業化的巨大幽靈,重新聚合重大現象,近來有人稱【人類世】,台灣特殊歷史變遷,重新聚合與合成今日的城鄉體制,其副產品也就是今日的住宅體制。每個社會的各類體制,都有其主體化的過程(subjectification),造就了該社會的主體性,所以每個體制也是在文化、神話、倫理、禁忌與迷思中形構而生。
台灣1900年公布「建築法」(臺灣家屋建築規則)、1900年市區改正計畫、1901「土地徵收法」「土地重劃」、「新市鎮開發事業」至今城鄉空間治理已經120多年。戰後台灣的城鄉問題知識論,多以二戰後或冷戰後的狀態看待我們今日生成的城鄉體制及其問題。
這主要是國內城鄉學術機構多在冷戰後才逐漸形成,加上我國做為後殖民知識狀況-跟西方拿香拜的歷史情境,自然看到的城鄉問題以及解方,會在既有文化、知識狀況與迷思中。
空間治理專業在意的是公平、正義、福祉、人的解放與人類共通價值的實踐,看待城鄉問題若不深挖體制形成的過程,以及權力魔掌的迷障,城鄉治理專業要不在幽暗混屯,莽撞地鑿光前行。要不表層的修補,缺乏對深刻結構或基礎理解,誤判或文不對題地行動。
簡單的說任何社會的改革之路,總受限原有國家社會的意識形態,及其政治經濟所限。要將台灣帶向更永續與負責任的社會,面對自己,應該是第一步。
我國城鄉空間治理的知識系統約莫在冷戰期間陸續建立,知識反省與生產,累積許多成果。從對西方城鄉空間治理學問與技術的代理,在地操作,到批判知識引入與在地觀察。同步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與田野實作,豐富的知識探詢,以及其行動下社會的調整與路徑調整,我國城鄉空間治理的知識狀況,確實到了新的境遇。而這些豐富的研究與城鄉問題的再書寫,值得再編輯與有系統的閱讀。這也是這門課的旨趣。
本課程係藉由課程、閱讀與習作,共同閱讀台灣城鄉空間治理的問題,提供當代城鄉治理問題體系的框架,提供有興趣對於城鄉問題研究的基本參考,並希望提供各項行動的基礎與參考。 

課程目標
以制度史角度重讀台灣空間治理的問題
理解臺灣城鄉與住宅體制問題的源起
配合其他課程,輔助空間專業者進行進階研究與行動 
課程要求
對於台灣城鄉問題基本觀察
每堂課原則由學生分組進行當堂課的選讀的報告,再據以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一到兩小時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備註: 同學email約 
指定閱讀
楊鴻謙,2003,《清代臺灣西拉雅族番社地權制度之變遷》,台北: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茂春,2013,《日治時期台灣地權制度變遷之考察》,台北: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凱雯. 日治時期的公共住宅―基隆博愛團 (PDF). 臺灣學通訊. 2019-05, (111).
沈孟穎、傅朝卿. 台灣現代住宅設計之轉化:以1920年代至1960年代公共(國民)住宅為例. 設計學報. 2015-12, 20 (4).
蔡石山, 2017,《台灣農民運動與土地改革1924-1951》,黃忠憲譯,聯經出版社
廖彥豪,2020,〈從都市化與工業化視野重探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二十一世紀》2020年2月號「台灣專題」:81-99。
黃樹仁,2002,〈臺灣都市化程度析疑〉,《臺灣社會學刊》27:163-205 。
Paul Barker,<福利國家的創建者:十六個英國社會改革先驅的故事>,洪慧芬、簡守邦譯,唐山出版社
徐燕興,2020,《都市更新體制的誕生:發展型治理術與生命政治》,台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景森(1993)《臺灣的都市計畫》。台北:業強。
⾼名孝、林秀澧主編(2015)《計劃城事:戰後台北都市發展歷程》。台北:⽥園城市
Barnett, J.(1974)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ies: practical methods for improving cities. New York: Architectural Record Books (有中譯本) 
參考書目
(一)基本閱讀
劉易士‧孟福,1994,<歷史中的城市-起源、演變與展望>,宋竣嶺、倪文彥譯,建築與文化出版社(p24-p43)
Peter Hall,2009〈明日之城: 一部關於20世紀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思想史〉,童明譯,同濟大學出版社(ch1-ch7)

Campbell, Scott and Susan Fainstein (eds)(2003) 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2nd ed.). Cambridge, MA: Blackwell.
Friedmann, John (1987) Planning in the Public Domain: From Knowledge to Ac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張景森,1988,〈戰後臺灣都市研究的主流範型-一個初步的回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2、3):9-31。(臺灣都市問題專題)
張景森,1993,《臺灣的都市計劃(1895~1988)》,台北:業強。
公視 / 城市遠見系列
徐進鈺、廖彥豪、凌宗魁編,2015《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台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二)臺灣空間體制的源起
王俊雄,2002,《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一夔,1967 ,《美國都市計劃教育及都市發展考察報告》,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
王章清,1964,〈經濟發展中臺灣都市建設改況及其問題〉,《工商管理》,台北。
陳湘琴、黃冠欽,2007,<臺灣區域計劃制度的研擬以及都市與住宅計劃小組 (UHDC)顧問團參與過程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 19 屆第1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
王振寰,1996,《誰統治臺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王振寰、李宗榮、陳琮淵,2017,〈臺灣經濟發展的國家角色:歷史回顧與理論展望〉,《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臺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49-88。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都市計劃前輩人物訪問記錄。
互助營造公司,2012,《臺灣營造業百年史》,台北:遠流。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十七輯-臺灣戰後農地改革研究專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135-158。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1986,《光復四十年來臺灣地區都市計劃之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三)臺灣都市設計起源的讀本:美式都市設計制度與困境
Barnett, J.(1974)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ies: practical methods for improving cities. New York: Architectural Record Books (有中譯本))
Zukin, Sharon(2012)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有中譯本)
Jacobs, J.(1961)The life and death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Random House (有中譯本)
Jacobs, J.(1961)The life and death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Random House (有中譯本)(ch1,ch2,ch3)
謝慶達譯,1987/11,都市設計概論,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Design,喬納森‧巴奈特,創興出版社。
Christopher Alexander (1987), 黃瑞茂譯, 新的都市設計理論,六合出版社,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ynch, Kevin. (1986),《都市意像》(The Image of the City)(宋伯欽譯),台北:台隆書店。(原書出版於1960年)
Trancik, Roger. (1989). 《找尋失落的空間︰都市設計理論》(Finding Lost Space: Theories of Urban Design)(謝慶達譯),台北︰創興
Lozano, Eduardo E. 1990. Community Design and the Culture of Cit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lexander, Christopher, and Artemis Anninou, Hansjoachim Neis. 1987. 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人文主義回應美國都市設計經驗)
Fitch, James Marston. 1998.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Curatorial Management of the Built World, Charlottesvil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歷史保存)
朱天心,(1997),〈古都〉,收於《古都》,台北:麥田。(頁151-233)
賀士麃,,台北市都市設計制度之研究,南亞學報第二十五(網路上可download)
張樞,2012,台北原來如此
林欽榮. 1995, 都市設計在台灣, 台北:創興出版社. [搭配閱讀:林欽榮. 2006, 城市空間治理的創新策略(三個台灣首都城市案例評析:台北.新竹.高雄), 台北:新自然主義.]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13),《市民城市‧臺北》

(四)臺灣空間治理反省後的文本
黃樹仁,2015,〈被誇大的臺灣土地改革及其漸熾的意識形態戰爭〉,《臺社會研究季刊》,100:197-215。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13,《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主編:林盛豐,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14. 計劃城市: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田園出版社。
陳志梧,(1988),〈日本帝國主義下宜蘭城的空間轉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二、三期,pp. 231-262
蘇碩斌(2005)〈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
廖彥豪、瞿宛文,2015,〈兼顧地主的土地改革:臺灣實施耕者有其田的歷史過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8:69-145。(重探臺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專題)。

(五)臺灣都市更新的主流論述
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1978,《台北市都市更新實施辦法研究報告》,台北市政府委託。
中華民國建築投資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1994,《以如何「落實」、「獎勵」民間參與都市更新,對「都市更新條例」草案建議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學系。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都市更新法規經緯2002,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都市更新魔法書,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75,《萬大計畫》。台北市政府:台北。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1978,《都市更新》。台北市政府:台北。
孟森夫人,1967 臺灣都市更新政策問題與途徑,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都市發展處。
周素卿,1999,〈再造台北:台北都市更新政策的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地理學報》,25:15-44。

(六)臺灣消失的國家發展與都市主義(Urbanism):重商主義與海洋都市主義
Pocock, J. G. A. (1985) Virtue, Commerce, and History: Essays on 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tory; Chiefl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有中文版)
伍頓.戴維 編(Wooden, David),2014,《共和主義、自由與商業社會:1649-1776》,台北:盛文沁,左敏譯:人民出版社。
Beatley, Timothy.(2014) Blue Urbanism: Exploring Connections between Cities and Oceans,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Morris, A.E.J.(1994)History of Urban Form: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New York: 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都市形式與工業化前的歐陸都市設計)
Heynen,Hilde(1999) Architecture and Modernity. A Critique: MIT Press,高政軒翻譯建築與現代性》,台灣現代建築學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出版,2013(
Lemke, Thomas. 2011. Foucault, Governmentality, and Critique. Paradigm: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上課形式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作業繳交方式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考試形式
其他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06  課程介紹 
第2週
9/13  基礎觀念的釐清 
第3週
9/20  日治初期的城鄉與住宅政策(一)  
第4週
9/27  日治初期的城鄉與住宅政策(二) 
第5週
10/04  日治住宅政策及其影響-田野考察 (10/7到基隆) 
第6週
10/11  臺灣土地改革成效與問題(一) : 兼論社會運動、土地改革與住宅政策 
第7週
10/18  臺灣土地改革成效與問題(二) : 台灣都市土地改革與平均地權 
第8週
10/25  城鄉治理體制發生與歷史背景:西方空間體制崛起 
第9週
11/01  臺灣空間治理緣起:土地、城市與城鄉二元論的迷思 
第10週
11/08  臺灣城鄉問題(一)  
第11週
11/15  臺灣的國土空間治理(一) :從計畫經濟到新自由主義? 
第12週
11/22  臺灣的國土空間治理(二):鄉村可以規劃?  
第13週
11/29  臺灣的都市計畫、都市設計與都市更新(一) 臺灣都市計劃、地政與建築發生、源起與困境、臺灣都市設計源起與困境 
第14週
12/06  臺灣的都市計畫、都市設計與都市更新(二): 臺灣都市更新源起與困境 
第15週
12/13  臺灣土地開發體制 
第16週
12/20  最後一堂課:討論與前瞻